(作者 檀坤华系恩施州政府副州长、太阳成集团61999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恩施,拥有世界级独立硒矿床和庞大的富硒生物圈,国际公认为“世界硒都”。那么,长期生活在富硒生物圈里的居民,人体含硒水平到底如何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恩施州科技局联合州质监局、州硒研究院、州中心医院及疾控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平台,在今年春季,对恩施市城镇居民,做了一次小样本抽测。
随机选择测试对象44人(均为恩施城区长期生活的成年居民),其中男性23人、女性21人。专业检测人员,分别从44位测试对象中,采取发样37份,血样41份。初步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如下(注:发硒达标值1.0μg/g,血硒达标值0.1μg/ml):
很显然,发硒和血硒检测结果相距甚远。发硒达标者不足十分之一,血硒达标者约占三分之一。有关专业人士分析,发硒检测值可能存在误差,参考度较低,原因是被测者头发受到洗发水、染发剂等化学因素干扰,致使检测仪器误差较大,未能客观反映发硒真实水平。血硒检测结果则可信度较高,接近真实状况,具有较高参考分析价值。
尽管本次抽查样本数较少,抽测人群不一定具有广泛性,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州居民的血硒水平。但是,抽查结果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长期生活在富硒地区城镇居民的人体硒含量并非人人达标,未达标需要补硒者约占人群总数的2/3,与全国贫硒区分布率大致相当。
本次一些接受检测,结果又未达标的人士惊呼:我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富硒区,肯定不会缺硒。没想到自己血硒含量如此之低,难道生活在世界硒都里的人也要补硒?
接下来人们肯定关注下列问题:恩施高富硒区农村居民体硒含量状况如何?他们体硒水平会达标吗?全国各大城市居民体硒水平如何?高硒区居民与贫硒区、缺硒区居民体硒含量有何差别?我自己到底缺不缺硒、需不需要补硒?等等。
多年来,科技界和媒体上都用如下口径宣传: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处于缺硒状态,中国72%的地方是贫硒和缺硒地区。那么,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缺硒?全中国到底有多少人需要补硒?具体数据至今谁也无法权威给出。
欲想回答上述疑问,必须完成一项浩大的全民血硒普查工程,只有对全体国民(或全球居民)体硒水平进行一次严格规范的医学普查,才能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自从1817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首次发现硒(Se)元素以来,人们对硒的研究与认识逐步深入,目前比较一致的结论有:硒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构成人和动物至少25种含硒蛋白与含硒酶的活性成分,具有拮抗重金属、抗氧化、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生育功能等,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硒缺乏病,对心、脑、肾的保护作用等。如果过量摄入,也会导致硒中毒症状。
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已将硒列为15种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推荐最佳生理状态下膳食硒供应量为50-250μg/d(全血硒值0.1-0.40.1μg/ml),硒最高安全摄入量不要超过400μg/d。
硒,在人体中无法自主合成,必须通过外界途径予以补充。科学家认为,虽然含硒化学药物可以补硒,但最安全最有效的途径还是通过日常膳食营养来补充为最佳。
恩施地区大量农畜产品均绿色富硒,是人类补硒的天然食品,十分珍贵!那些常年生活在高硒区的农民,大多食用本地出产的粮食作物,体硒得到有效补充,生命活力增强,癌症发病率较低,健康长寿者众多。
至于恩施城区为何有三分之二人群处于贫硒缺硒状态,可能与当今城镇居民的饮食生活方式习惯有关,也与本地区食品物流发达程度有关联。据了解,恩施地区大量蔬菜、杂粮因价格因素销往外地,本地城镇居民日常食用的大米、面粉和蔬菜大量来自州外地区。因此形成如下格局:世界硒都里的居民并非享用的都是本地出产的富硒食品,那些生活在贫硒缺硒地区的人群也可能偶尔吃上富硒食品。这就是“世界硒都”里的城镇居民也会缺硒也要补硒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见,常年生活在富硒区的人们,不要以为环境富硒,自己膳食中就肯定富硒而盲目自信,有必要适时检测自己的血硒水平,如果低于基本生理达标值0.1μg/ml,就需要适当补硒,否则有碍健康。至于那些贫硒缺硒地区居民,更应当进行血硒检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血硒量高低来选择每日补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