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女、1975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英语本科毕业,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2013年赴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进修。讲授过近二十门课程,其中专业研究生课程四门。近年来主持完成省级项目1项,厅局级2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横向课题1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CSSCI源刊及核心期刊8篇,EI收录4篇,CPCI收录3篇。获得“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一等奖”“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工会干部”“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乐做学生道德修为的向导 学习研究的指导者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经引用司马光《资治通鉴》之言,旨在强调教育教学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要性,对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要求。德根才枝,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德行,再配上过硬的本领,才能够造福社会,成就事业。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高学历的教育,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李琳老师在学生入学时提出的要求中,在传道授业的课堂上,在答疑解惑的交流间,在嘘寒问暖的关怀时,时刻不忘利用合适的时机与平台来践行德育教育的润物无声,引导广大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着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要求他们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善做学生道德品质修为的好向导。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来自《诗经·卫风》,原指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后来引申为学问上反复的研究与探讨,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就以玉石的加工过程为例,“切”为采原石切开露出中间的玉料,“磋”为搓掉玉料上的杂质,“琢”为雕琢成形,“磨”为打磨抛光使之光彩夺目。这句话也可用来描述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在论文选题上,李琳老师一方面会给予学生自主权,鼓励学生去探索自己适合、喜欢的课题和方向,另一方面也对备选课题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预警,和学生共同研究,反复协商。一旦确定课题进入写作阶段,从逻辑的推演层次,再到表达的严谨准确,她都会一稿又一稿地逐词逐句提出意见,协助学生批改,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亲手把自己的论文打磨成形。犹如一件雕像,虽然由于雕塑家水平所限不够完美,但也是凝聚了无数心血和汗水的最佳呈现。
李琳老师在教学知识和科研方法的传授方面也是精益求精,经常为把一个知识点讲深讲透而查阅穷尽与这一点密切相关的所有的参考资料,反复琢磨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映射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她培养的研究生2019届毕业生卢丹,在其读期间发表的论文被CPCI-ISSHP检索2篇,并获得校第十二届科技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勇做学生负面情绪的疏导者 学业规划的督导者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认为,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是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李琳老师常常用这个道理来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比如,针对学生的研究生考试,当学生过了录取的兴奋和激动后,想象与真实的差距,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很容易让学生感到迷茫,学业压力和紧张也会给他们带来受挫感,如果又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或情感上碰到困惑,会让有的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学生持续消极甚至颓废,极大地影响到学习。李琳老师对于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状态会充分了解,一旦发现问题会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与学生交流面谈,疏导开解,一谈就是几个小时,疫情期间不能和学生见面,手机聊没电了是常事。有了好的生活状态,学生的学习劲头也就更足了。
“使民以时”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要使百姓注意掌握时间分寸,不致耽误农时。本着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原则,李琳老师在学生入学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会充分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计划、需求、困惑、生活等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提出研究生三年间的学业建议,与学生共商制定长期和短期计划,敦促学生既有全局观,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重要的事,在不同的时段做正确的事。之后与学生保持经常的沟通,跟进督促计划实施情况及进行必要的调整,帮助学生实现学业上的追求。
善做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者 综合能力提升的辅导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习总书记在与青年代表座谈、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院士大会等多个场合谈及创新问题时都引用《礼记·大学》的话。李琳老师时刻敦促自己紧跟学科前沿,更新教学科研理念,充实教学内容,改革管理模式,结合本专业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新的观点,推演一个新的逻辑,采用一个新的叙事方式,发现一个新的研究角度,罗列一个新的文本比较,参加一次从未参加过的学术或专业实践活动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会走一些弯路,她觉得没有关系,容忍学生去尝试、犯错,才能让他们成长为有独立学术思维和价值判断的人。
“君子不器,成己达人。” “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论语集注》)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像某个器具一样只有一项特定的用途而别无他才,君子要做一个通才。李琳老师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专业的毕业生们择业面较广,因此,李老师除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之外,会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竞赛、论坛、科报会、培训、考证等,并随时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导,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她带的研究生获得过校第十三届及第十五届研究生英语口语比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校“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被学校选派参加2018年“湖北省高校海外游学计划”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游学,参加CAT翻译辅助软件培训获得合格证书等。
2020年7月底,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工作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李琳老师认为,作为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导师肩负重担。导师的“导”字内涵广博,有领导、主导、向导、教导、指导、引导、训导、辅导、疏导、开导等等诸多含义。身为研究生导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使他们能成长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