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61999(好运来)有限公司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育人• 铸魂】之十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润物无声风化于成——记优秀研究生导师柴波副教授

作者:研究生处供稿|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0-19| 点击数:

 

柴波,男、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项目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中科院一区论文6篇。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湖北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校金龙鱼青年教师奖”“校优秀班主任”“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入校工作15年来,柴波老师言传身教、潜心育人,注重自我深造,不断提升学术造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一线教师,柴老师一直从事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他承担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概论(双语)》、《材料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他结合课程内容,有机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育学生认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鼓励学生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切实做到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为提升教学质量,柴老师备课时需广泛查阅资料,及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尽量将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带入课堂,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他善于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近年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考研率持续提升,而他所带的2016级材料化学班的考研率高达45%,这与他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密不可分。除此此外,他还在教学上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他创新性地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采取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的好评率逐年上升。近年来,柴老师申请并获批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发表4篇教学改革研究论文,获得校教学质量三等奖2次,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2次,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3次。他指导的学生获得湖北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次,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次,教学质量评价常年优秀。柴老师同时还连续多年担任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他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时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指导研究生方面,柴老师遵循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言传身教的原则,竭尽全力辅助学生成长成才,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为了使新进入课题组的研究生更快地熟悉、了解研究课题的内容及进展,他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首先向研究生交授查阅文献的技巧与方法,要求学生严谨、细致、认真地做好文献阅读的笔记。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他则向研究生强调,从事科研工作一定要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柴老师耐心地告诫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实验工作的进行得到的实验数据越来越多,再好记性的人也不能完全记住,所以,做好实验记录非常重要,它将指引实验工作的方向。”他要求学生对实验中的“奇怪”现象和结果,要多留心,不要轻易放弃。他指出,很多创新性的工作或是好的“idea”都是来自于一些“不寻常”的结果。因此,在对研究生的指导培养中,柴老师不是简单地听取研究生对获得实验数据的汇报,而是仔细地询问研究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与学生深入分析讨论实验的结果与数据,对一些反常的现象认真探究,努力找出其中原因,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和难点,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实验方案或给出相应的实验建议,保证他们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最终创新性结果的获得,让学生在学科研究中有极强的体验感和成就感。


对于学生撰写的论文、开题报告、专利等,柴老师则是另一种事无巨细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文稿进行字斟句酌,修改大到研究背景意义、写作框架思路的重构,小到图表、参考文献格式、标点符号的完善。据不完全统计,柴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的修改次数,少则2-3稿,多则十几稿。令学生们记忆深刻的是,2020年毕业的研究生孙自力,由于该生是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自身化学学科的本科背景知识有所欠缺,毕业论文行文起来有些吃力,加至受疫情影响,整个推进过程相对缓慢。得知这一情况后,柴老师则通过QQ和微信,对他的论文进行逐字逐句修改与指导,慢工出细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柴老师的帮助下,最终孙自力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盲评,日期毕业。

在研究生的日常培养上,柴老师非常注重定期召开研究生组会的方式加强对研究生的专业指导。专题会上,柴老师要求学生用PPT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汇报,这不仅可以了解每位学生实验进展及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指明下一步研究工作方向,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平时,柴老师也鼓励研究生之间多交流、多讨论,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他指导的研究生刘纯和徐梦秋,在校期间均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SCI收录的论文,两人也分别获得校级科技论文报告会二、三等奖、湖北省挑战杯三等奖,同时双双获评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毕业研究生”等光荣称号。刘纯毕业后考入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徐梦秋毕业后进入海军工程大学工作,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工作方式方法,让他所带的研究生们深深受益。

桃李不言,无悔青春红烛不灭

柴波老师倾心教学,同时不忘提升自己。他非常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与科研知识的积累,时刻做到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研究生成长。2005年,柴老师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进后入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工作,2009年考取武汉大学博士生,2012年获得武汉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2018年赴日本国立材料与物质研究机构作访问学者。十几年来,他不断地学习深造,他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柴老师常说:“进行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肃认真的事,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因此,柴老师对他所带研究生的要求是:进入科研领域之前,首先必须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以探微索隐的姿态去关注科研进展中的每一个细节、认真理解细节、从严从实把握细节。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科研的突破与成功。柴老师对学生谆谆教诲,对于科研实验他经常作这样的比喻:从事化学研究实验工作有时候犹如厨师烹饪,同样的原料和辅料,为什么有的厨师能做出美味佳肴,有的厨师却做得平淡无奇,主要是烹饪时细节的处理不同。有研究生抱怨说,参照文献怎么重复也不能呈现文献的实验结果?柴老师会细心地告诉他们,这很可能就是做实验时出现了细节上的差池,如反应原料的添加顺序,反应过程是否需要调节pH值,反应原料的搅拌时间,与文献的仪器设备状态不同等等。2019级在读研究生方银银,在实验过程中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经柴老师的指点,她及时改进了操作方法后很快取得了成功。学生被柴老师的这种精细精心的科研态度所折服,对科研的严谨性、科学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正是因为如此,有了这样日积月累的经历与教育,才有助于学子们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走得越稳健与扎实。

近年来,柴老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项,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3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中科院一区论文6篇,在国际著名化学类期刊ACS Catal., J. Mater. Chem. A, Nanoscale, J. Phys. Chem. C, Dalton Trans., Catal. Sci. Technol.等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柴波老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把“教书育人”落实到日常各项工作中。时节如流、岁月不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在似红烛般无悔的燃烧中,镌刻出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播种者形象,他用青春与汗水,在教育这片沃土中竭力谱写着最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