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超,河南西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艺传学院副院长。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1项;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模式及评估体系研究”1项;武汉市社科基金“武汉市民文化消费与文化市场管理研究”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我国建筑遗产认养研究”1项。先后在《东南文化》《江西社会科学》《江浙学刊》《福建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和《高校学术文摘》转载。主讲文化经济学、社会学研究方法、文化遗产资源学、文化产业概论等课程。
因材施教中的“放”与“管”
熟悉张老师的人都知道,张老师是典型的“急性子”,说话、做事直接,从不绕弯子、拖泥带水。但在生活中,他却为人亲和幽默、豁达乐观,与同事关系十分融洽。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他丝毫没有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时常俯下身子来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受到学生爱戴。在教学中,张老师提倡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他认为,作为研究生导师,就要善于根据研究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开展“分类”教学与分类指导。他充分地认识到,对于研究生专业方向的选择,面对学生的不同特长,导师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才能使他们学有所成。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老师会根据每个研究生的性格与优势,科学合理地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张老师遵循指导学生既“放”又“管”的原则,如何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是张老师擅长且经常实践的路径。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张老师每周都会与研究生举行课题例会及专题研讨会,风雨无阻,旨在让研究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这种因材施教却又兼顾“放”与“管”,让学生们得以舒展个性,创新性地实现成长。
“善于聆听的耳朵最有效”
与学生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张老师努力倡导的。张老师淡泊名利,专心治学,生活十分节俭,对物质生活没有特别的追求,但是每每发现学生生活上有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由于跟学生们走得近,除了生活上的困难,当学生们在遇到情感问题、面临无法把握抉择时,也都喜欢向张老师倾诉,征求他的意见。张老师也总是带着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耐心聆听,以自己的人生阅历为学生们解疑答惑,引导他们继续前行。张老师习惯性地聆听,让学生感觉被尊重与重视,在点拨中继而茅塞顿开,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都表示善于聆听的耳朵对学生的无声教育最有效。
文化产业管理2014级毕业研究生唐培回忆道:“研究生阶段,张老师对于未来的科研规划,给予我充分的指导。特别是在面临选择时候,总是能够让我拨开云雾,冷静分析。张老师每周都要求与他进行文献泛读与精读分享。每两周一次的汇报交流,又让我回顾总结前面的阅读工作。因为工作繁忙,张老师经常与时间赛跑,挤时间也会帮我分析与解决问题。我常常能收到张老师的微信、QQ留言和电话,多是对我进行的学术指导与经验分享,我发表的论文就是在这样的讨论与交流中诞生的。”
“做好学术是年轻人的立身之本”
在科研上,张老师对自身和学生都十分严格,力求精益求精。他总说:“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高校教师做好学术是分内之事,更是我们年轻人的立身之本。做好学术,就是无愧于自身,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4级毕业硕士生冯硕回忆道:“为了我的论文摘要,导师与我反复交流了很多次,在纸写密密麻麻地写了一整页的修改意见”。他会不厌其烦地修改学生论文,每篇论文都要仔细研读,大到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小到注释格式,都会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他严格把关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细心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方案,逐字逐句修改每位学生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少则2-3稿,多则5-6稿。张老师任研究生导师以来,一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们也不负众望,取得了累累硕果。近10年来,张老师先后指导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唐培、李静雨、冯硕等获湖北省“挑战杯 青春在沃”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同时唐培、李静雨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指导研究生尹可昕、唐培获校优秀硕士论文。值得提出的是,唐培还先后获得了校第十一届研究生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校第十届研究生科技论文竞赛二等奖、武汉纺织大学第八届研究生科技论文竞赛一等奖,攻读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17篇,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为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冯硕、李静雨先后被扬州大学和亳州学院招录为辅导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张老师总是坦然一笑,并没有过分在意。他认为过去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人不能总躺在老黄历上一直“歌唱”。他深情地寄语学生:“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要让懒惰和畏惧浪费掉了宝贵的年华,在最好的时光里,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做想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大胆追求心中的梦想。”成功永远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往往是奋斗者的必然——这是张老师的的座右铭,更是他一直坚守的信条,这份执着让他无悔地在教育战线上不停地发光与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