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男、1968年9月生、上海人。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省政府津贴专家。现任数计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食品质量和安全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计算机专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信评议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通信评议专家、国家粮食局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武汉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国家星火计划、湖北省科技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项,主持完成省级教研项目2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3大索引30余篇。获“湖北省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
个性指导 用心打造学生发展路径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张聪教授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感慨地说。从本科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成长计划缺少清晰的规划,对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并无深刻的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张聪教授特别注重对所带研究生的个性化指导。每届学生进校后,他会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每一次机会,尽早摸清每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学术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贮备、性格差异、业余爱好等特点,根据学科或行业领域发展动态和研究生的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科研成长计划,因其所长而教之,引导学生走适合个人发展的成长路。
为了让学生能尽快确立的自己研究方向、尽早熟悉研究内容,张聪教授采取集中讲解和学生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迅速渡过适应期;为了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尽早进入科研领域,他坚持每周召集研究生开工作总结会,风雨无阻,帮助找问题,交流分享经验,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当得知2014级研究生王思有考博意向,张聪教授便很快为他制定了一套科研培训计划,从基础的文献积累、研究选题、论文写作规范等各个方面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开展全面系统的科研素养训练。在准备申请博士过程中,张老师还帮助他分析自己的优势,指导、联系选择报考的学校,经常勉励他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切实可行的个性指导,加之本人的刻苦努力,王思同学硕士毕业时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学术引导 用技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金储工程”专家、湖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这一项项荣誉和奖励背后,都凝聚着张聪教授对科研和学术的辛勤汗水和真心无悔。
科研道路没有捷径,只有不辞辛劳,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胜利到达顶点。张聪教授主要从事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移动环境下的语音频质量恢复和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武汉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特征及风险评价”、“3D空间感知信息度量理论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国家星火计划、湖北省科技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项。作为学者,他在专业领域不断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作为导师,他对学术科研的认真态度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开展科研最重要的是能迅速融入到我的课题中,通过课题的研究,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掌握系统学习研究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他经常这样教导自己的学生。在课题讨论会上,他有意识提出可能的科研方向,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在项目总结会上,他提出一些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碰撞,自己寻找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为了给研究生搭建较好的研究平台,他积极争取经费和实验房间,在实验设备购买不到的情况下,周末泡在实验室里,与研究生一起动手自制实验设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追求真理必须严谨,做课题研究应该如此,带研究生也应如此。“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张聪教授对待学术研究精雕细刻,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指导学生更是善始善终的严谨规范。“张老师对每一份技术报告撰写、每一篇学术论文投稿,无不与我们讨论修改数次,即使小到一个文献脚注的排版,他都会认真琢磨、反复提醒。”考取武汉大学博士生的2017级研究生刘宇对导师的严谨态度记忆深刻。正是在导师严谨学风的影响下,刘宇在硕士期间发表了2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7个专利,其毕业论文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爱心传导 用情感召学生心灵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担任导师十多年来,张聪教授更加理解了“教师”这一称谓的意义,只有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才能够赢得学生真心的爱戴,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了一个学生,多数情况下,一个行动示范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他作为学院院长、湖北省食品质量和安全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了协会、学会、项目专家等6项社会职务,行政、学术事务本就很繁忙,还要给学生修改论文、联系考研就业单位,双肩挑,样样都要顾及。因此,熬夜、加班成了一种常态。学生们收到老师的邮件往往都在凌晨后,当第二天打开邮件,细心地查看时间,真心觉得导师太不容易,更加增添了自身学习、科研的动力。“张老师基本没有节假日,如果没有其他安排,每天必定工作到晚上十点半,他的高血压、颈椎病都是刻苦的代价。”曾获得国家奖学金、现就职于襄阳市人防局的2018级研究生樊祥宇总是有感于导师的爱心传导与真情感召。
教育是一颗心在唤醒另一颗心。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张聪教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勤沟通,对自己的学生平等相待,建立起了亦师亦友、彼此成长的师生关系。他不仅鼓励学生学术创新,而且还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曾担任学院本科生助理辅导员的2019级研究生喻子言说:“十分感谢导师鼓励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助管,实践出真知,实践也长自信,我已从上台讲话时的怯懦紧张,蜕变成现在的从容与沉稳。”截止目前,张聪教授共培养了毕业研究生14人,其中2人攻读博士学位、2人在高校工作、2人在政府机关工作、8人在IT行业工作,每个人的发展势头都很迅猛。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提起自己的学生,张聪总会自豪地说:“每当看着教室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校园里一个个流动的青春身影,看着一届届学生从初进校园时的懵懂少年迅速成长为学有所成的有为青年,我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由此可见,张教授教书育人的初衷是如此亮堂,教书育人的情怀是如此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