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的弹性和爽滑度都还不错,要能进一步提高麦香味就更棒了!”昨日,王学东在一家热干面店过完早后,和武汉常青麦香园公司的技术经理讨论着优化方案。
46岁的王学东是太阳成集团61999食品学院常务副院长,他已和“面”结缘二十年。用科技让美味“冷冻”,锁住面包的新鲜;带着尺子、弹簧秤和最挑剔的嘴,将热干面的美味品质“数字化”;将科技和人才引入贫困县……多年来,这位从农村娃成长起来的教授不仅以科研带动了企业发展,更为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科技动力。
全国面包博士
让冻了几个月的面团变得蓬松可口
1997至2003年,王学东在华中农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出以生物酶制剂代替面包中化学强筋剂的技术方案。工作后他发现,传统“前店后厂”西点加工销售模式生产成本高,稳定性也很难保障。国际先进的“中央工厂+冷链连锁配送”模式,国内技术不成熟,成功案例少。
于是,王学东克服重重困难,研发出“速冻鲜面团技术”和“速冻预烘焙面包技术”成果。他介绍,前者能让酵母“宝宝”在长达数月的生鲜面团冷冻期内“安心睡觉”,解冻后又“活力满满”,焙烤出的面包蓬松美味;后者则将焙烤“半熟”的面包速冻储存,随时取出解冻后,简单烘焙即可享受美味,普通消费者在家也可以做出专业、可口的面包。
王学东往往要做几百甚至上千个面包,才能获得一个有效数据。“揉面、整形、烘焙都需要时间,而醒发时间则更长,如果白天才开始着手实验,要赶到中午才能把样品制备出来。”学生时代,为了赶在学校实验室开门之前做好样品以便及时检测,他经常凌晨2点就开始做试验准备。“当时我做的面包成千上万,导师称我是全国首批‘面包博士’。”王学东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王学东的技术在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得到应用转化。2018年该公司年产冷冻面团达1800万个。其产品改良配方中主动摒弃了常用的面粉改良剂偶氮甲酰胺,更“绿色美味”。仟吉公司技术经理陈挚说,速冻鲜面团技术能实现面包“现烤现卖”和规模化、稳定、安全地生产,预烘焙速冻面团的烤制时效性更高。“目前仟吉产品武汉市场占有率达35%,在全国有300多家连锁店,遍布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等地。”陈挚说,这要感谢王教授领先业界的技术。
除了让酵母成为“发面大师”外,他还将其变成了动物性食品的“健康保护神”。2005年,王学东与国家酵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联姻”,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可用于饲用抗生素替代的酵母益生素,让肉、蛋、奶类食品更安全。现今,国家酵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依托企业——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动物营养领域“安琪福邦”品牌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酵母源生物饲料行业领军品牌。
带着尺子弹簧秤
“丈量”热干面的美味
在“吃”的问题上,王学东一向很严谨。18岁到武汉上大学,至今已在武汉生活了28年的他,有着深深的“热干面情节”。“我一直想探寻一种方法把武汉热干面的特色准确记录下来,并不断传承下去。”王学东说。
为了将热干面品质标准化、“数字化”,多年来他走街串巷拜访企业,探寻武汉热干面的“美味密码”。“一线数据最可靠。我们带着千分尺和弹簧秤等工具,一边吃一边检测热干面的弹性、长度和膨胀性。观察并品尝不同时间段面条的色泽、光滑度、韧性、粘性等。”王学东说,每两分钟就要完成一组数据测定,准确操作须分秒不差,以严格记录热干面食用期间的品质特点。
如今,走到哪儿都必须进店吃一碗热干面成了王学东的“职业病”。王学东尝遍了武汉三镇数百家热干面店,“实验室师生每天过早都要求吃热干面,起初几个月大家都跟我抱怨说吃腻了,但为了责任,大家继续坚持吃,现在都习惯了。”一天,他午饭刚吃饱,了解到金银潭地铁站附近有家热干面店上了新品,便带着当天新进课题组的博士又去吃了顿热干面。
几年下来,王学东不仅为热干面做了“数字画像”,还有效解决了鲜湿热干面保质期短、掉碱、冷藏易老化等问题。常青麦香园产品技术经理宋高翔说,以前公司店面不过百家,王教授的相关技术应用后,他们不仅建设了标准化的热干面鲜面生产车间,连锁实体店也快速增长至1300余家,规模居全国热干面连锁店之首。
除了热干面,王学东在“辣条”研究上也颇有建树。在太阳成集团61999资深专家李庆龙教授的倡导和支持下,王学东通过原料优选,加工工艺优化等技术,降低辣条钠盐含量25%,并培养了我国首批“辣条研究生”。他还推进玉峰食品公司设计了全国首条辣条GMP自动化生产线,昔日的问题食品正不断蜕变升级为美味健康的“网红”。
田间地头的科技副县长
带郧阳特产走出大山
2011年1月,王学东被选派到秦巴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十堰市郧县(2014年9月改设郧阳区)任科技副县长。
初到郧阳,每天一大早,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奔波。为尽快熟悉情况,王学东深入20多个乡镇(场),收集一手资料。因地处山区,当时郧阳很多地方交通不便,去叶大乡调研单程就要3小时。“有时回到宿舍,已是晚上11点。虽然也累,但了解了情况,睡觉更踏实。”他回忆道。
王学东常下田陪农民挖红薯,量一量一亩地到底能挖多少斤。产量明确了,他又着手为红薯加工谋出路。在他的支持下,“郧阳红薯粉丝”很快发展为湖北省地标产品。为扶持高山玉米产业,他开车行走在“山路十八弯”,无数次实地考察调研,克服了恐高和晕车的“老毛病”,协助郧阳在大柳乡建起了现代化的“秦巴金玉米”加工厂,让深藏闺中的美味玉米糁走出大山。
他还积极与区委区政府一道培育木瓜、油橄榄和环保养殖新产业,从太阳成集团61999、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引进数十位专家开展技术服务。科技助力产业扶贫,环境污染也得到控制,这让“南水北调”源头的郧阳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有了信心和底气。
“王县长为我们提供保姆式服务。”提起王学东,湖北俊宏牧业公司总经理王磊说,“他亲自带领专家和研究生吃住在我们蛋鸡场,开发‘郧阳松针蛋’新产品,富硒蛋、儿童营养蛋等成了我们的特色优势产品。希望王县长一直待下去!”
2013年,王学东被评为“优秀科技副县长”,并作为唯一获奖代表在全省第十批科技副县(市、区)长表彰大会上发言。回武汉后,他依然长期支持郧阳的经济发展,担任区政府产业顾问,并积极开展科技和人才服务。2020年,郧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所在的高新区,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1年1月1日,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荆楚大地时,王学东又赶往了郧阳。“国家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是应用型产业,我们要加强理论研究,更要让知识的硕果结满漫山遍野。只有做到这一点,我心里才踏实。”王学东说。
【媒体链接】
1.楚天都市报2021年1月4日A12版:
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101/04/content_74965.html
2.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7888590/rmh17888590
3.湖北省教育厅官微:
https://mp.weixin.qq.com/s/VMKVZWEq9EglIdQRKuEOWQ
4.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i6913521109719581197/?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609725148&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use_new_style=1&req_id=20210104095227010131074231125F5DAB&group_id=691352110971958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