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61999(好运来)有限公司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笃行·校友风采录】之一 永不止步的巾帼英雄——记1963级校友朱崇淑

作者:|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9-27| 点击数:

朱崇淑,女,中共党员,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66年毕业于武汉粮食工业学校(现太阳成集团61999)机械加工专业。1967年至1978年在云南省委组织部工作,1978至1988年在四川机械设计院任工程师,1988年至1992年从商,创办四川嘉陵摩托车销售公司。1992年至今任成都大昌汽车服务公司、四川莎菲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四川鸿昌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现兼任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太阳成集团61999四川校友会荣誉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太阳成集团61999名誉教授。她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受到中央部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嘉奖,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新时期杰出女性”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多次代表中国女性参加世界妇女峰会。


太阳成集团61999校园内,矗立着一尊高6.6米、重66吨,由特级汉白玉雕成的孔子像。这是66届毕业生朱崇淑向母校60周年华诞送上的一份厚礼,以表达对学校的感恩之情,也是朱崇淑代表66届校友向母校的敬意。

校庆晚会上,她作为杰出校友致辞,对在场的学弟学妹们谆谆教诲:“我想向你们传递几点:先做人,后感恩。怎样做人是最重要的功课,感恩是不能少的。要感谢所有接触过的人,并拿出行动为社会尽职。”

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学生们争相与她合影,把她当作明星一样追捧。“学生们就像我的‘粉丝'一样。”朱崇淑用了个很时髦的词语,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里却有几点泪光在闪,那是感动的泪光。

行走在人生波峰

1944年农历四月初七,朱崇淑出生在一个富足的经商家庭,身边有保姆、佣人、管家,吃喝不愁。1944-1953年,是她人生的第一个十年,也是她人生的第一个波峰。她从重庆市垫江县城跟随家人一起来到重庆市渝中区,住在花园大宅内,钢琴、玩具、美食陪伴着童年,温馨、美好而幸福。

1954-1963年,是她人生的第一个低谷。这十年,她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拿着母亲出嫁的首饰去当铺,还没有柜台高,高举双手才能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交给当铺的工作人员,只为换回一点维持一家人生计的口粮。大姐出嫁,父亲在西藏经商,母亲在长寿狮子滩水电站工作。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跟同学去河边捡拾菜叶,去农贸市场背运红薯,替母亲给客户背送衣服。后来父亲过早地离开人世,一个女孩子,竟然要靠体力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其艰辛可想而知。

1963-1966年,是她人生中的第二个波峰。如果说第一个波峰是出身决定的,那么第二个波峰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的。1963年她考取武汉粮食工业学校,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她第一次告别母亲和兄弟姊妹,从朝天门码头踏上“东方红”客轮,走出夔门,穿过三峡,来到了武汉。

1967-1978年,她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了本可以去国家部委工作的机会,去了云南边疆。在云南,她从粮食部门到省委组织部门,一路顺风顺水。这十年,她工作上非常顺利,但生活上遭遇滑铁卢。与丈夫恋爱、结婚、生子,最后生性好强的她走上了离婚的道路。她的人生也跌入了第二次谷底。

1978-1988年,她决然离开云南,来到四川省机械工业厅机械研究设计院工作。这个阶段,是生命中相对平稳和上升的阶段,也是她积累知识、踏实工作、刻苦学习的阶段。在这期间,她考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学会工作优秀奖、工作积极分子等各种奖项,达30项之多。这期间更大的收获是通过为机械行业的各个机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任机械工程学会和电工技术学会的秘书长时,为了解决学会的活动经费问题,最终下海。

西南摩托帮帮主

改革开放初期,嘉陵摩托厂作为全国第一个改制的企业,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三角债务,一段时间资金短缺,生产都陷入无法开工的困境,急需资金救驾,于是向朱崇淑求援。她果断拿出自己的积蓄,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终于凭与机械行业的长期服务,结缘于各工厂的领导们的支持,短短3天凑足205万元,将钱送到重庆嘉陵厂销售处处长的面前。事后朱崇淑才感到自己胆子也太大了,在八十年代,205万元可是一笔超级巨款。

也因为有了这段佳话,朱崇淑与嘉陵摩托厂开始了不解之缘。1988年,朱崇淑创办了“嘉陵摩托车维修站”,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以自筹的资本创造出销售收入660万元的奇迹, 成为四川省机械厅直属单位中首屈一指的纳稅大户。这时的朱崇淑犹如一只从天边飞来的凤凰,在这个时代发光发热。

提及“西南摩托帮帮主”的头衔,朱崇淑停顿了一下,笑着说:“那是1983年,我到中国重庆建设摩托车厂公干,该厂厂长开玩笑地对我说,‘朱工程师,有本事将这辆车骑回成都?’当时的我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毫不犹豫地将办理购买手续后的摩托车骑回成都。这也就是后来媒体轰炸式的报道《年轻女性穿旗袍骑摩托车,引领铁骑潮流》。”

这个维修站后来发展成为四川省川西摩托车销售公司,年销售达6000辆之多。随后朱崇淑创办了“嘉陵摩托维修培训班”,生产厂派驻日本本田公司学习及培训。很快“西南摩托帮帮主”的称号享誉全国。

1989-1998年,这十年是她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并奉献社会的开始,也是打牢基础、高速成长的十年。1989年,她开始第一次创业,从此在创业道路上高歌猛进。她不断前往日本、美国等知名学府学习知识,取得硕士学位。看到当时自己奔波世界的一张张照片,朱崇淑回忆道,“年轻时我每天凌晨一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我坚定相信:要是哪天赖个床,后面的事情就跟不上趟。”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1998年,她遭遇了人生最灰暗的时刻,心爱的儿子在深圳遭遇车祸意外离世,年仅27岁。她的人生迎来了第三次低谷。很多人都认为她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坚强的她选择了再次出发。

1999-2008年,她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她以超人的胆略做出了重大的发展战略决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生物肥料的研究开发领域,研制生产AMG有机物料腐解菌剂及其系列生物有机肥产品,成立了“四川鸿昌公司”。如今她所拥有的产业,涉及到汽车服务、现代农业、健康产业和化妆品业等四个跨行领域。1998年,朱崇淑进入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2003年全票当选为会长。18年来,担任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她与协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以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的身份,多次活跃于世界妇女峰会,充分展现了中国女企业家的风采。她的人生,再次走上波峰。

精神归宿是公益

朱崇淑在接受采访时说:“做公益,是发自内心,而非表面文章。我想做点榜样,能做到什么程度,尽力而为。不—定能改变什么,但遵从内心,无愧于心,总会给世界带来—些美好。”“达则兼济天下”是她身为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在事业初见成绩时,她就开始思索如何回报社会。

1998年长江暴发洪灾,朱崇淑发出倡导,希望公司的人都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并带头捐助10万元。最终,川西公司在这场洪灾中总计捐赠了100万元。

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重建时,朱崇淑接待了一个来自北京赴绵阳的慰问团后,开始关注全国儿童问题,并对特殊儿童投去更多关注。于是四川女企业家协会决定每年定时定点帮助失学、残疾、单亲家庭中的儿童。此后,朱崇淑还组织内江一所特殊儿童学校的近80名学生去北京游学。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困难儿童的生活条件,帮他们树立信心,建立远大目标,在未来回报祖国。

2011年,恰逢武汉工业学院60周年校庆。朱崇淑回到母校,捐赠了一尊特级汉白玉孔子像。她认为,孔子是万世师表,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老师,而学校里的学生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圣人的伟大精神。同时,她也希望用圣人的品德指导学生要正直做人,孜孜不倦学习,勤勤恳恳做事,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进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走了很远,朱崇淑意识到自己的力量非常有限。她希望所有人都关心教育、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于是,她以公司的名义扶持中国下一代:每卖出一辆“吉利熊猫”汽车,公司就将车主的100元购车款划拨出来,作为慈善基金捐赠给希望小学。“100块钱看起来并不多,但按照年预计量2400辆计算,一年之后就是24万元善款。”朱崇淑表示,全社会爱心的汇聚是一种力量的传递,对希望小学的孩子来说,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可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对朱崇淑而言,公益是精神归属,同时加上了独特的女性视角。身为女企业家,曾荣获国家级、省级“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她,更希望看到中国女性的觉醒和自强不息。2008年,全国妇女联合会来四川组织“母亲水窖”活动,旨在为西部缺水地区修建混凝土构造的水窖,帮助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朱崇淑因此来到广元,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贫瘠,再加上旱涝灾害频繁,很多人生活贫困。短短5天内,四川女企业家协会的女企业家们就筹集了60万元现金。朱崇淑知道“扶贫”的本质是“扶志”,她鼓励当地妇女靠自身努力,用教育和知识来武装自己,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同。

2015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响起,朱崇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力投身扶贫工作。2018年为了推动会理石榴产业的发展,她和协会的女企业家们决定在当地筹建工厂。他们帮助农民对石榴进行深加工,着手研发和生产石榴汁、石榴酒、石榴醋等石榴食品饮品,还有石榴面膜等深精加工产品,同时还建立了仓储物流,投资冷链运输。朱崇淑的目标就是要把大山里的石榴运到外面去。在四川女企业家协会和会理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当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得到全面改善。2019年,会理县的脱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21年9月15日,朱崇淑向母校捐赠50万元,用于设立学校奖学奖教基金,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建校70周年献礼。

香肩敢挑万钧担,运筹帷幄胜须眉。朱崇淑能披荆斩棘,也有阳光灿烂的笑容;能翻山越岭,也有蓦然回首的勇气。她是一个从不抱怨的人,一个坚守诺言的人,一个打不垮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纵然时光已过去五十多个春秋,回想起在母校求学时老师和同学给予的关照,她依然能清晰地记得每一个人的名字。她经历过人生最深的痛,独自一人走过最黑的路,扛过最重的担。也正因如此,她希望把这些痛苦、挫折、重担都变为力量,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70多年的奋斗生涯里,她创造了属于她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伟大奇迹,向世人证明了她是一名永不止步的奋斗者,更是一位心怀善良与慈悲的慈善家。她身上有一种天生的乐观与坚定,即使饱经忧患拂逆,仍不改温和、厚道、乐天的本性。(稿件编辑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