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61999(好运来)有限公司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我校研究生深入湖北恩施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图/文 研究生院 邹威 研究生 吴凌智 李帅帅 王凤麟 方圆 梁馨月 闫帅 姚紫怡 陈庞 廖晓丹|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7-21| 点击数: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7月14日至17日,在恩施市政府党组成员、我校挂职教师马艳副教授的协调联系下,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黄磊带领13名师生,深入恩施市生产一线、农村基层,就“硒产业发展”“科技兴农”“乡村振兴,共同缔造”“寻访红色足迹”等四个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研行千里·堇叶中的“硒”有声音

在研究生工作站——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展厅内,实践团队成员听取了研发总监刘海远关于硒元素的独特价值、提取工艺,以及公司在硒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创新成果的介绍。通过实地参观生产线和实验室,大家不仅亲眼见证了高科技如何赋能传统农业,更深刻理解了硒产业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龙凤镇二坡村的德源恩施堇叶碎米荠种植资源基地,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种植管理、提高硒含量、市场潜力及其对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等问题,与农户进行了深入交流。

作为恩施硒产业的领军企业,中硒集团以丰富的产品线、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给实践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研究生们参观了企业展厅、研发中心及生产线,深入了解了硒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与应用。通过座谈交流,双方就硒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遇践研夏·数智赋能的有“鸡”结合

伴随着夏日的蝉鸣与稻香,团队一行来到了恩施市长芹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相关调研。该企业着力打造认养农场,以“云养鸡”的乐趣以及富硒鲜鸡蛋等吸引消费者。据负责人冉运军介绍,该公司依托数字技术开发的云养鸡应用平台已在内测阶段,建成后消费者可在平台完成蛋鸡认养、投喂、实时监控、取蛋等一系列云端养殖的终端操作。同时,该企业的星空露营基地等面向康养与文旅产业的服务正在建设中,推动产业链不断延展。

随后,团队还深入散养鸡场内,参与日常散养鸡的饲养过程。在专家的指导下,成员们学习了智能养殖、有机喂养等现代养殖技术和方法,并就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新型贩卖方式、人工认养活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做了详细的讨论。通过实地考察,团队还收集了第一手数据,为后续撰写乡村产业发展建议报告奠定了基础。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将“云养鸡”“富硒鸡”“露营产业”等项目作为校外学术创新比赛主题,展现了极大的兴趣。

轻年观察·积分里的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更好地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共同缔造和美乡村,成为了每个乡村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太阳河乡双河岭村,团队针对该村运用积分制进行村民自治、实现共同缔造的生动实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调研。

双河岭村村委书记陈超介绍,近年来,为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双河岭村创新性地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了村民自治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等方式,研究生们详细了解了积分制在村民自治中的具体应用和成效。

同时,实践团队成员以“双河岭村村民对于基层组织自治的满意度”为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在与村民们的深入交流中,听取他们对积分制的看法和建议,分享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这次调研,实践队不仅了解了双河岭村在村民自治方面的创新做法,也为研究方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研途乡约·驿站中的革命回响

在太阳河乡政府干部廖瑞严的陪同下,队员们走进红色驿站。作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太阳河乡红色驿站以红色文化为经,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为纬,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夜宿梭布垭,突袭建始城,传播党的革命思想,壮大红军队伍,促创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先烈们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在太阳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太阳河乡社区书记吴常伟的介绍,实践团队了解到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153”基层治理模式,在健全组织体系中提升党的组织力、在落实为民服务中增进干群“鱼水情”、在健全自治平台中促进社区“新变化”。

社区后备干部丁安娌向师生们介绍了实践站的志愿服务区、和谐九九区和文创区三个特色片区,以及面向不同群体开展的多元化服务。大家纷纷表示,太阳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做法和经验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对于推动研究生院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研究生们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